[版務] 馬特市60天

分享至社群

到8月為止,加入馬特市(Matters)已有兩個月之久,說真的自己似乎是「來晚了」,可惜先前的盛況未曾參與,但它仍是一個還不錯的平台,至少可以當作是部落格以外的一個作品永久存放+展示專用空間。自己將這60天的使用感想以本篇做個記錄,希望它日後還能夠發展得更好。

「化讚為賞」不是馬特市的專利,加入liker.social也行,賺取速度還更快一些。

首先,我把「賺錢」和「創作」這兩件事給分開。

如果單純只是想要賺likecoin,那麼我非常建議各位直接加入liker.social就好。它是一個跟Twitter(現在改稱X)非常相似,以mastodon為基礎的微網誌平台。只要你願意在平台上發布嘟文,願意和大家互動,那麼賺取likecoin這件事,絕對比你在Matters寫文章然後被動等人來拍手和捐幣要快上許多!簡單講就是,好像你在玩twitter,但是有虛擬幣可賺的意思。

在liker.social是透過系統自動計算你的活躍度,像是發布嘟文、點擊其他用戶文章的貓掌(類似按讚)、收藏其他人的嘟文,這些動作都會主動回饋likecoin給你。而在matters你必須撰寫文章,而其他用戶即便瀏覽到你的文章也不一定會幫你按讚,遑論更大方的為你捐幣。兩相比較,在liker.social你可以選擇主動出擊,以積極的方式賺取likecoin,在matters就不一定了,一定得等到其他人來按拍手(讚)或捐幣,賺幣的速度不如在liker.social發嘟文來得快。

而回到「創作」這件事,就單純屬於Matters了,雖然liker.social也是可以,但受限於字數和其他條件,它無法像Matters那樣擁有一個功能方面還算完整的寫作環境,畢竟微網誌跟部落格(我將matters仍視為類似BSP的平台)還是有差別的。我以為Matters成也likecoin敗也likecoin,當初成立的初衷是很好的,讓創作者可以將作品變成有價,但是只要參與的人越來越少,坦白說整個環境就玩不太動,後面也就無關「獲利」什麼事了。

Licker.social的介面環境

馬特市(Matters)可以選擇單純是一個清新的文創環境或是專注在文創收益的提升上

Matters跟虛擬幣綁在一起的弊端可以說已經開始浮現。現在連Medium和方格子都試圖導入部分廣告以增加創作者收益了,Matters管理層是否有考慮到這一塊?雖然這像是走回頭路,但不得不否認,只要有流量,那麼廣告收益是很可觀的。即使像敝站這種小站,廣告收益賺得都還比虛擬幣快。

反而Matters走到現在,應該是該考慮跟虛擬幣脫鉤了,文章創作的交流分享,才是平台的基本盤,也是團體的精神。如果堅持要跟虛擬幣綁在一起,那是否要重新調整一下整個環境的遊戲規則?好讓創作者對於收益有感,而不是舉辦完活動,聽到一些真相之後,只發個感想文打高空,然後不了了之。

這邊我直接講得市儈些,很多人加入Matters,最終目的難道不是為了錢(收益)?大家都是成年人更是明理人,這個沒啥不能講,反而是再真切不過的事實。總之,如果想要保持文創環境的清新,那就不要把虛擬幣給綁進來,這樣或許還能讓那些真心想要以文會友的人,擁有一個良好的交流空間;如果想要讓大家賺到錢,拍手捐幣那些遊戲規則就該重新設計,讓大家能夠有感,願意持續參與。否則,散伙也不過就是遲早的事而已。

Google Google AdSense likecoin Matters Medium vlog Wordpress 上海 內湖 古蹟 可預見的未來 台北 台北印象 台南 台灣 大安 安平 宜蘭 崇實錄 府城印象 廣告收益 影片 新北 新北印象 汐止 活動 海芋 淡水 港式茶餐廳 滬尾旅誌 澎湖 烏來 版務 發現菊島 礁溪 站務 繡球花 繼續思念 草山紀行 蘭陽旅誌 離島 雲林 雲林旅誌 頭城 香港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