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生難買早知道」,早知道赴陸發展將會毀掉自己未來10年的話,那麼講真的,打死我都不去。男人,能有多少個10年可以浪費?尤其是30至40歲這段最寶貴的時光。

待在佛山的日子
剛到對岸的那一年(正確來講只有半年),落腳的地方是佛山市,一個沒啥發展性的二級城市。會前往佛山,是因為當年父親服務的企業在那裡,然而我們早已規劃要跟陸籍友人合作創業,所以在父親離開原本的工作之後,便全心投入在深圳創業的過程裡。
所以,待在佛山的這半年,可以說是一個等待期,一切的準備工作都在這個時期裡大致完成(事實上並沒有,否則也不會有後來荒腔走板的一堆鳥事)。
深圳創業的大起大落
其實我從頭到尾都搞不太清楚為何長輩們要選擇「早教」這塊來拼?長輩們均為金融理財出身,而我是零售業背景,最後卻弄了個幼兒早期教育?!大家明明都沒有在這個領域打滾過,而主事的那位長輩給出的理由竟然只是因為「好賺」?當年聽到這個理由的時候,坦白說我就覺得不妙。因為這很明顯犯了一個台灣人做生意向來短視近利的毛病,只要看到什麼好賺就去做,也不管自己到底瞭不瞭解這些東西?好像把錢丟進去,人手跟硬體都弄到位,然後就可以開始了。這點真的是非常糟糕的習性。
由於我們是有陸資合作的,不只是資金,人力也是。然後陸方的合作人馬也跟我們一樣,都不是教育出身。大家看到的都僅僅是「好賺」,然後就一頭熱地衝了,果然不出三年的時間就都玩完了。
退路
自己返台後的問題其實是卡在身段。
當年自信滿滿地離開TFM,拒絕了長官和同事們的慰留,毅然決然地先去進修新的專長,然後配合家中西進的時程一舉赴陸。失敗後返回台灣,卻因為礙於面子,不肯回到TFM從頭再來(事實上也不切實際),超商業又壁壘分明,你縱使擁有TFM的完整歷練,7-11也不見得會想要用你(基本上是不太會錄用敵營人馬)。所以,最後我只能在「服務業」裡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卻又將自己錯放到餐飲服務業這條注定高不成低不就的不歸路上(一度還沾上八大行業),一路從2012年撐到2018年,幾乎讓自己在工作上磨到失去鬥志和自信,幾乎是渾渾噩噩、隨波逐流地度過每一天。什麼改變現狀?翻身致富?我當時真的完全沒能力去做,連想都不敢想。要想從服務業的泥淖中爬出來,是相當不容易的事。至於2019年5月份踏入公門至今,則是後話。
然而,在這段人生中真正的苦日子裡,確實讓自己磨掉了很多個性上的菱菱角角,也終於能夠放下身段去做很多原本不願意去做的事。那些乏悶的、勞務量大的、骯髒的、不公平的、遭受欺凌和嘲諷的、見不得光的,以及遊走在法律邊緣的(好啦其實根本就是違法的),我都碰過了。但是經歷了這些事,我才能夠從一個嬌生慣養的公子哥,變成今天這個歷經千錘百鍊,能夠在官場上游刃有餘的自己。